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验平台

实验平台

智慧司法实验室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源于深厚基础研究,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,大学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,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,攻克“卡脖子”难题,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,促进成果转化。上海交通大学始终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前沿,通过有组织科研探索构建一体化、全链条的科研创新生态。2016年,凯原法学院成立司法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,提出了法律与大数据交叉研究的五大目标:判决的政策倾向分析;司法行为分析;公正、科学的法治指数体系和企业合规指数体系;司法决定的风险点分析;寻找制度缺陷,规范行为缺陷,为司法改革提供参考,推动中国的法治改革、司法改革。2020年,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共同成立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。2021年,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支持下,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智慧法院研究院,与最高院立案庭合作共建人民法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研究基地。智慧司法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持续发挥高校的前沿科技攻关和智库支撑作用,依托法学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和产学研创新实践,为智慧司法和智慧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交大力量。

近年来,智慧实验室逐步凝聚研究方向,已形成以智慧司法关键技术及智能应用为主,辅之以司法大数据治理的研究特色,整合校内计算法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数学算法、认知心理学、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、社会治理等“文、理、工”相关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,致力于对智慧司法领域的战略性、关键性、前瞻性、国际性问题开展跨学科、跨国别研究,推进智慧司法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交叉复合人才培养,并作为全国智慧司法研究的策源地,孵化涌现一系列高水平创新成果,为持续推动中国智慧司法工程“领跑”世界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
实验室建设核心要点有:

1.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领域专项技术攻关;

2.汇集、论证、对比、可视化智慧司法创新发展的全球地图;

3.法检司内外数据交互与协同研发,算法模型赋能数据合规可信的科创;

4.提供智慧司法工具集,研发法律大模型智能体数字平台环境,支持要素级的场景化评测;

5.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,可持续性推动智慧司法工程科研与数创。

实验室建设聚焦场景有:

  1. 重点案由的智能裁判辅助。构建面向涉金融纠纷、知识产权纠纷、商事合同纠纷、涉数据要素纠纷、交通肇事和保险等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案由的智能裁判知识要素体系,构建在线知识辅助系统,支持司法裁判文书在线自动生成,提升辅助裁判准确率。

  2. 智慧司法精细化执行协同。立足于在人民法院精细化执行领域已有全流程无纸化、评拍鉴智辅系统等坚实研究基础,深化在智能执行决策、执行数据中台、执行区块链及信用系统等切入点发力,建立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,完成实现司法正义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3. 数字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。围绕金融、知识产权、商事纠纷等面广量大的类案,集约法院、仲裁、调解和公证等机构,以在线赋强债权、类案线上速裁、线上调解智能辅助等研究,提供新型一站式解纷方案,把矛盾化解在源头,实现社会治理“最前一公里”。

  4. 法检司数据可信交换协同。针对司法权相对集中、自由裁量权较大,容易滋生腐败,推动办案数据共享,加强办案流程智能监测、案件智慧管理等,借助智能手段构建上下贯通、内外结合、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,实现对司法全流程监督。

  5. 人案物数据融合司法管理。针对司法质效评测能力受限、司法科技对社会治理影响力量化评价困难、电子卷宗质量管理困难等问题,紧密围绕面向司法质量、效率与效果提升的司法大数据运行机理,司法科技应用服务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,构建法院人案物信息关联融合的数据空间。

(数据更新至2025年02月25日)